來源 / 聖誕季萬金迎聖母盛典
來源 / 聖誕季萬金迎聖母盛典
#TaiwanNewS #年度超級強檔活動
【聖母的祝福=永恆的幸福】
【簡介】聖母聖殿至今已有155年歷史,為臺灣最古老的教堂,
對聖母慈祥的容貌無備受溫馨其幸福,並統滿能量與自信,
每年除來此參觀外,最大原因就是在次感受聖母潔的純淨能量。
屏東萬金聖誕 2016聖母大教堂-年度觀光指標
【聖母的祝福=幸福的聖誕節】
【屏東萬金聖誕節】
【日期】201/12/17-24(8天)
【地點】萬金教堂周圍
【規格】面寬十呎*深度十呎(最後兩格)
【電洽】0931-123-233
【LINE】0931123233
【本文簡介】
goo.gl/LoIAy2content_copy複製短網址
往年活動照片參考如下
活動現場人潮實況
2015/12/20 PM 19:30
現場人潮實況
(本文圖片由google技術提供/版權屬於原創者)
【聖母聖殿簡介】
萬金聖母聖殿,又稱萬金天主堂,是一座位於臺灣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的天主教會宗座聖殿,其歷史可追溯至1861年,為臺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該建築在1985年11月27日被公告為三級古蹟,後改為縣定古蹟。堂區內附設有道明會無玷之母會院及一座教友中心。
【聖母遊行】
萬金聖母聖殿自建堂以來,每年12月的第二個週日(堂慶日)都會舉行聖母遶境遊行的活動,聖母像放置在重達300公斤木造神轎中,遶境赤山村、萬金村等地。此一遊行活動,早年還會有熱情村民自組宋江陣、車鼓陣、舞獅等臺灣傳統民俗藝團參與此活動。2012以「天主教萬金聖母遊行」名稱被列為屏東縣民俗及有關文物。而在1991及2009年(天主教在臺開教150週年),另各有一次巡迴全臺灣的紀錄。
【萬金聖母教堂】
【詳細歷史緣由】
【聖母殿歷史】發佈於:2014-09-11, 週四 作者 Mr.Liu
萬金聖母聖殿位於萬金村內,開教始於公元一八六一年(距今一五二年),由西班牙道明會士郭德剛神父率同傳教師篤哥先生從高雄前金步行六十餘公里往返傳教,一八六三年建立第一座土塊聖堂,當年共領洗四十餘人,是為首批教友。
一八六五年,南部大地震中聖堂牆壁倒塌大半,經良方濟神父在教友支援下修復如初,那時,虔敬的萬金教友歸化領洗者日益增多,聖堂顯得狹小,而有了興建大堂的構想,一八六九年十月,良神父購置一片林地(今堂址),並仿西班牙古堡式建築鳩工建造,費時一年,於一八七0年十二月八日舉行開堂大典,並以╔無染原罪聖母╗為教堂主保,亦為現今聖殿╔堂慶╗之由來。
新堂寬四十五尺、長一百一十六尺、壁高二十五尺、牆厚三尺,建築本體不用鋼筋而以碎石、石灰、黑糖、蜂蜜、木棉及火磚等物混和代之,堅硬無比。曾令蒞此考察的中外人士嘆為觀止而稱讚不已。一八七二年,良神父再以╔財團法人聖徒會╗名義購地數十甲,並無限期低價租賃給教友,使一百二十戶貧困家庭獲得照顧並改善家庭。
一八七四年,清朝船政大臣沈葆楨奉命巡視南部開山工程,途經萬金莊,目睹莊嚴宏偉的聖母大堂座落在安和靜寍的農村內,神父中國化,教友和樂團結,認為教會可以敦風勵俗,又可做撫番工作,消弭種族歧見,於是奏請同治皇帝支援傳教活動,也同時獲頒╔奉旨╗照准及╔天主堂╗聖石,於一八七五年鑲在聖堂正面上方,自此官兵路過必下馬行禮。
沈葆楨相關對台建設:
(1) 修建砲臺,增強防務。
(2) 億載金城是沈葆楨興築的第一座西式砲臺,現為國定古蹟。
(3) 在地方制度方面為了加強控制台灣基本政務在:
1.臺灣南部增設恆春縣。
2.臺灣北部增設臺北府。
(4) 交通建設方面:
修築臺灣東、西部之間的越山道路,以加強對原住民的管理。
(5) 其他建設方面:
鼓勵移民至東部開墾,以防止外國的野心。
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敕封高雄教會,萬金莊聖母無染原罪大堂為╔宗座聖殿╗,同年,內政部亦核定萬金聖母聖殿為屏東縣文化遺產第三號三級古蹟。
【聖殿建築風格的演變】
【認識萬金社區】
發佈於:2014-09-11, 週四 作者 Mr.Liu
萬金村現在屬於台灣省屏東縣萬巒鄉,行政區域與萬巒鄉重疊,位於南大武山麓正前方,蒼蒼五山如一雄獅伏坐在地端視前方,以目測可以看出共有三層山脈,當地人習慣把第一層叫做獅頭山、第二層叫做三條領、第三層始稱為大武山,在距今約八十年前(訪查在地耆老得知)獅頭山山腳下由一片沼澤地所佔據,因昔時多森林,水源豐沛,匯聚而成潭,近萬金這一帶的沼澤地(現萬金裝甲營區附近),村人稱為蛾鳍嶇,靠近赤山村近武潭的沼澤地,村人稱為水蛙潭,是村人捕青蛙、捉泥鰍、抓土虱等水產的地方,於當時物質欠缺的年代是家家戶戶補充營養的最好去所。村後背靠蒼翠的南大武山,彷彿一片綠色屏幕,同時也是本村的守護大山,蓋每年颱風季節來臨時,颱風大多由菲律賓呂宋島經恆春登陸台灣本島,由於南大武山的阻擋,萬金村始終未遭到颱風的肆虐。
萬金村與赤山村原屬同一族群,居民因先來後到又以赤山國小前通路為界線以為區隔,據地方耆老及本村日據時代第一位保正潘良先生(本人內人之外公)生前口述,萬金、赤山村民確實是很早漢化的平埔族人(即西拉雅支系馬卡道族),他們的先人在公元一七五八年左右,從林邊鄉的放索和南州鄉的茄藤以及崁頂鄉的力力社而來,力力社來的人居住在現今萬金村之田仔厝及大庄附近,放索來的人居住在様仔宅、頂頭和後壁埔附近,另部分人較晚從老埤遷來的住於頂寮尾附近(現廟後),而共同聚居成現在萬金的村落。至於茄藤來的平埔族則居住於現今之赤山村。兩村人血統、生活、習俗皆雷同,唯一無法改變的差異,在於講河洛話之尾音高低稍微不同而已。
萬金村鄰近赤山村、成德村、五溝水、四溝水等村,萬金村命名的由來乃因當地明、清之際,土壤肥沃,年年五穀豐收,堆積滿倉埕,遠望如萬頃金山,因而得名,清朝雍正年間發生大水災,一切因而改觀,現台糖砂地便是當年的遺跡。初來印象最深的便是萬金有一座外表白色巍峨的教堂,每天早、中、晚都有成群的教友及外地參觀人士進進出出。萬金村位於屏東縣萬巒鄉境內,是萬巒鄉最大的行政轄區,人口目前大約有2千5百人,其中百分之八十約為天主教教友,也是目前台灣天主教各堂區中信眾最集中的一個堂區。